5月25日,“大交通大樞紐大平臺—2023濟南服務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濟南召開。會上,濟南市口岸和物流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翟立波以“陸海聯動物暢其流,努力建設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為題,進行了專題推介。
通達則地盛,地盛則繁華。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濟南憑借“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通”的區位優勢,迎來快速發展新機遇。
作為黃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會城市,濟南是銜接南北動能傳導、聯動陸海雙向開放的戰略要地,是面向東北亞開放合作的重要支點,區位優勢明顯,發展動能強勁。
目前,濟南圍繞創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加快完善“一軸二廊三通道”綜合交通主骨架,努力構建“通江達海聯世界,物暢其流走八方”的現代物流通道格局。 鐵路方面,濟南“米字型”高鐵建設正加快推進,全市鐵路通車總里程達801公里,其中高鐵通車里程400公里,從濟南乘坐高鐵可直達全國254座城市。 公路方面,濟南“二環一聯十六射”的高速公路正快速編織成網,通車里程近800公里,其中雙向六車道以上占比近70%。 航空方面,加快實施遙墻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建成后預計達到年旅客吞吐量5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2萬噸的保障能力,通達海內外190多個城市,通航能力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 水運方面,小清河全線復航在即,預計2030年貨運需求達到4000多萬噸,這條河海聯運的“黃金水道”將成為黃河流域綜合運輸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東西南北聯通要沖之地,濟南自古商貿物流繁華,誕生了江北第一茶市、江北第一肉類水產批發市場。進入新時代,先后獲批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國家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濟南正成為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物流中心。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濟南擁有各類物流企業近萬家,規模以上物流企業營業收入近千億元。國家3A級(含)以上物流企業130余家,5A級物流企業19家,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物流業招商引資投資額連續4年超百億。 物流設施日趨完善。加快完善“一核一帶七園”物流空間布局,其中“一核”為濟南國際陸港,是濟南市物流業發展的核心區;“一帶”為省會物流產業帶,是濟南市物流業的“副中心”;“七園”為七個現代物流園區,是覆蓋市域、輻射周邊的物流骨干節點。中國北方生活資料分撥中心、“齊魯號”中歐班列(濟南)集結中心等57個骨干物流項目正加快推進,總投資達500多億元。 物流網絡持續拓展。國際(地區)貨運航線累計開通20條,通達10個國家、14個城市,實現歐美亞全覆蓋。加強山東沿黃城市協作,中歐班列通達20個國家、47個城市,累計開行超2600列。濟南—黃島鐵海聯運班列推行“鐵海E通”,實現“船邊直提、抵港直裝”,陸海統籌支點作用更加突出。打通至東部沿海、成渝、粵港澳大灣區、西部地區等國內鐵路物流通道,全市鐵路集裝箱發送量連續兩年增長超30%。擁有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2家,省級郵政、快遞分撥中心13處,均居全省首位;城市配送網點5000余個,4699個建制村實現快遞進村100%全覆蓋。 物流新技術廣泛應用。加快發展智慧物流,推動建設濟南市口岸物流大數據平臺,繪制全市物流產業發展數字化地圖;網絡貨運、數字倉庫等“互聯網+”物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蘭劍智能、大舜醫藥等企業,自主研發的物流技術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加快發展綠色物流,2021年以來,近50家物流企業被認定為中國綠色(星級)倉庫,數量居全國首位。 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濟南面積超過10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1000萬人,2022年經濟總量達到1.2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000億元,戰略地位更加凸顯、戰略空間持續拓展、戰略潛能充分釋放,形成“十大發展優勢”。 一是戰略紅利交匯疊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等國家戰略匯聚,給濟南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帶來了無限機遇。 二是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濟南“鐵陸空水”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正在形成,便捷高效的交通為要素流動提供了暢通無阻的大通道。 三是科技創新實力雄厚。濟南是科創中國首批試點城市,在全國創新型城市中排名第14位,綜合科技創新指數穩居全省首位,中科院15家院所先后落地。 四是數字賦能勢頭強勁。濟南數字經濟規模占GDP的比重達到47%,在2022數字經濟城市排行中居全國第6位。 五是人才保障基礎堅實。全市人才總量達264萬人,其中技能人才138萬人、專業技術人才52萬人,榮獲“2022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六是金融服務優勢突出。全市金融機構總數超過800家,其中法人金融機構41家,財務公司總數12家、居副省級城市首位。 七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致力于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成立全國省會城市首個市級企業服務中心,獲評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城市”。 八是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全市14-35歲人口占比30%,高于全省4個百分點,省會經濟圈常住人口約3700萬,1.5小時高鐵里程覆蓋4.1億人口。 九是城市品質生態宜居。濟南“山泉湖河城”渾然一體,共有泉水1209處、名泉950處,500平方米以上的公園達到1086個,“家家泉水、戶戶垂楊”聞名遐邇。 十是人文環境厚重淳樸。濟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46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大氣厚重的城市特質和開放包容的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