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出臺,提出到2035年全省航空貨郵吞吐量達200萬噸。
近日,《海南省“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出臺。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海南將進一步優化物流業營商環境,打造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樞紐,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持續推進基礎設施、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物流樞紐等工程等,高質量提升海南現代物流業整體水平。
按照《規劃》,到2025年,海南將基本建成國際化物流設施體系,基本完成數字化物流服務體系框架搭建,基本形成通達全球、服務全國的海洋物流和航空物流服務網絡體系,多式聯運能力明顯加強,基本建成國際航運航空樞紐和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國家大倉庫”。全省集裝箱吞吐量達700萬TEU,航空貨郵吞吐量達40萬噸;物流業總收入達1300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到13.2%左右。
到2035年,海南預計將全面建成數字化引領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成交通強國示范區。建成國際化的港口設施和國際化航空設施體系,全面建成數字化國際物流中心;建成連接全球航運和航空供應鏈網絡體系,形成國際一流的物流服務環境。全省航空貨郵吞吐量達200萬噸;物流業總收入達3200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到10%左右。
《規劃》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產業布局,推動建設全省物流經濟帶,布局四大物流樞紐集群、七個物流園區、完善N站點、構建多航線。形成以物流樞紐群為核心、物流園區為重要節點、城鄉配送為終端的物流設施體系。現代物流經濟帶以海口、洋浦和三亞為核心節點,推動物流資源要素在西部地區聚集,形成輻射廣泛、集聚效應顯著、服務功能完善、產業引力強大、高效運行的西部物流帶;四大物流樞紐集群包括海口物流樞紐集群、洋浦物流樞紐集群、三亞物流樞紐集群、東方物流樞紐集群;七大物流園區布局包括新海陸島物流園區、澄邁金馬物流中心、三亞綜合物流園、瓊海綜合物流園、儋州綜合物流園、海南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萬寧烏場港冷鏈物流園。
《規劃》主要內容如下
本規劃為物流產業綜合性規劃,是指導全省現代物流業未來五年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遠期展望到2035年。全文共包括前言、發展環境、總體要求、優化物流設施空間布局、主要任務、重點工程、保障措施七個方面內容,對海南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自由貿易港建設,服務于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海南省物流空間布局圖
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國際化物流設施體系,基本完成數字化物流服務體系框架搭建,基本形成通達全球、服務全國的海洋物流和航空物流服務網絡體系,多式聯運能力明顯加強,基本建成國際航運航空樞紐和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國家大倉庫”。
預計到2035年,全面建成數字化引領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成交通強國示范區。建成國際化的港口設施和國際化航空設施體系,全面建成數字化國際物流中心;建成連接全球航運和航空供應鏈網絡體系,形成國際一流的物流服務環境。
物流設施空間布局
現代物流經濟帶
以海口、洋浦和三亞為核心節點,推動物流資源要素在西部地區聚集,形成輻射廣泛、集聚效應顯著、服務功能完善、產業引力強大、高效運行的西部物流帶。
四大物流樞紐集群
通過物流樞紐集群,創造物流發展的比較優勢,形成海南自由貿易港物流活動組織中心。重點布局建設海口、三亞、洋浦和東方四大物流樞紐集群。
七大物流園區布局
全省布局規劃七大物流園區,適應產業和區域增長的市場需求。其中包括新海陸島物流園區、澄邁金馬物流中心、三亞綜合物流園、瓊海綜合物流園、儋州綜合物流園、海南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萬寧烏場港冷鏈物流園。
N站點
進一步完善城市物流配送體系建設,重點完善區域快遞物流分撥中心、寄遞網點建設。進一步完善縣級物流中心分揀、轉運等設施和鄉鎮物流運輸分撥中心節點建設,完善縣級農村寄遞物流節點的綜合服務功能,實現“一點多能、一網多用、多站合一”。
多航線
構建支撐“一帶一路”、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聯通歐亞主要港口的海洋運輸干線,織密洋浦、八所、馬村至北部灣港口、我國沿海港口、東南亞國家港口的區域支線。逐步拓寬三亞、海口、博鰲、東方機場至東南亞、南亞、非洲、澳洲、歐洲空中貨運快線,發展軸輻式航空運輸,打造輻射全球的航空貨運網絡。打通海南至我國西部、華北、華南、華中鐵路運輸通道,支撐多式聯運的發展。
主要任務
優化物流業營商環境
? 加快推進運輸自由便利制度集成。加快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口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政策;完善以“中國洋浦港”為船籍港的船舶登記制度;研究制定第五航權、第七航權開放試點具體細則。
? 建設國際一流物流營商環境。加強口岸管理軟硬件設施建設,提高清關效率和提升貿易與運輸服務質量。基于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建立和提升貨物追蹤與追溯貨物運輸管理能力。
? 提升口岸通關服務效率。積極推進交通運輸、海關流程再造,全面推廣應用“提前申報”模式辦理通關手續。完善口岸聯檢基礎設施,提升口岸數字化水平。
打造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樞紐
? 建設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航運樞紐。建設聯通全球海洋物流大通道;建立通達全球的班輪航線網絡;加密集裝箱網絡支線;創新郵輪航線服務產品。
? 建設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航空樞紐。構建通達的國際航空貨運網絡;加強航空貨運運力建設;完善航空地面交通配套體系;全力支持自由貿易港寄遞業務發展;做大做強航空冷鏈物流;大力發展航空貨運新業態;建設機場配套功能貨庫;加大貨運補貼力度。
? 構建安全便利的陸島大通道。構建鐵路快速進出島通道;構建公路陸島運輸通道。
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 推進綜合運輸樞紐建設。構建以海口、三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主,洋浦、文昌、瓊海、東方、瓊中、三沙等市縣區為基礎的綜合交通樞紐框架;完善以國家高速公路為主體的高等級公路路網體系;加快西環鐵路復線和洋浦港、海口港馬村港區進港鐵路專用線建設,改造升級八所港進港鐵路;持續提升海口美蘭機場保障能力,建成美蘭機場三期擴建工程。
? 構建現代綜合運輸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多式聯運發展,重點發展以集裝箱、半掛車為標準運載單元的多式聯運;統籌城鄉配送協調發展,支持市縣建設具有干支銜接功能的公共貨運樞紐場站,為城鄉貨物、郵政快遞、農資等提供倉儲、配送一體化服務。
構建商貿物流服務體系
? 建設“國家大倉庫”進出口物流體系。建立國際與國內之間快速便捷的完稅、監管體系,促進海空聯運的發展。
?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中間品(零部件)加工貿易。推動海南出口產品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升級,實現高新技術要素資源有效配置。
? 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物流中心。依托洋浦自由貿易港先行區示范區、海口綜合保稅區、三亞保稅物流中心(B型)和海口、三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政策優勢,以備貨模式為重點,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備貨倉儲物流(BBC)。
推動冷鏈物流創新發展
? 建設高質量食品冷鏈服務體系;
? 建立藥品冷鏈物流服務機制;
? 推進冷鏈安全規范管理;
? 提高質量安全追溯能力;
? 提高冷鏈運輸通關效率。
創新發展物流服務貿易
? 提升國際航空服務連接度。充分發揮第五航權和第七航權開放試點,以及進口交通工具“零關稅”制度設計的優勢。依托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和東方機場,發展國際航空維修、改裝以及航空租賃服務貿易。
? 增強海運服務競爭力。依托“中國洋浦港”為船籍港的船舶登記制度和國際運輸船舶增值稅退稅等政策,培育海運核心企業。吸引國內外航運企業船舶掛靠海南港口,逐步推進中國洋浦港和“中國洋浦港”船籍港船舶融入全球港口與航運供應鏈市場。
? 推進商業存在服務貿易發展。利用海南自貿港進口交通工具“零關稅”、國外收入免收所得稅等制度優勢,鼓勵物流企業以獨資、合資、合營方式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或者服務機構。
? 優化運輸服務組織。加強民航客運組織管理,實現航班正常率達85%以上。
發展物流供應鏈管理
? 積極推動供應鏈集成化管理。支持企業通過企業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推進電子數據交換(EDI)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
? 積極構建海港空港服務供應鏈。整合以海港、空港為核心的物流服務供應商,構建物流服務流程與客戶生產流程之間無縫鏈接的網鏈結構,打造海港空港服務供應鏈條。
? 培育供應鏈龍頭企業。積極引進和培育供應鏈龍頭企業,培育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流企業,鼓勵海南農墾商貿物流產業集團、海南海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企業整合組建省屬物流產業集團。
? 推進可持續性供應鏈發展。推動包裝減量化、回收重用、循環再生、可降解(3R1D),建立和完善逆向物流服務體系。
完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
? 著力發展多業態金融服務。通過設立投資基金和社會資本合作,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支持海洋物流及其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
? 支持設立多元化金融機構。整合現有金融資源,爭取銀保監會批準在瓊設立全國性股份制法人機構。引進國際知名保險機構,推動保險機構豐富船舶保險險種,降低海運金融風險。
? 創新發展航運交易服務。支持有關機構分階段開展包括郵輪游艇交易在內的船舶買賣和租賃交易、航運金融和航運保險等業務,以及開展航運期貨、運價指數衍生品交易等服務。
? 拓展保稅燃油加注服務。允許開展港外錨地供油、“先供船后報關”“一船多供”“一庫多供”“跨關區直供”“跨境供應”等海上保稅燃油供應業務。
推進物流數字化體系建設
? 建設物流中心數字化體系。通過物流感知設備和網絡,實現智能終端互聯,構建分布式數據庫、知識庫、算法庫集成的數字物流中樞。
? 建設冷鏈監管供應鏈平臺。利用數字技術對人、貨、車、場等要素進行全面精準管理,對生產、存儲、采購、銷售、運輸等環節進行全過程動態感知,實現供應鏈全程可監管、可追溯。
? 建立“國家大倉庫”供應鏈監管與服務平臺。鼓勵大型企業建立“國家大倉庫”供應鏈監管與服務平臺。推廣“三智一碼”項目試點應用。
? 建設自由貿易港物流“數字大腦”。拓展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物流大數據分析需求的數據集成、分析、挖掘、預測及物流指數等一系列大數據應用研究,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大數據實驗室。
? 構建物流數據開放體系。推動發改、商務、農業、交通運輸、市場監管、海關、海事、郵政管理等政府部門和港口、航空、鐵路等企業向社會開放與物流相關的公共數據,推進政府間公共數據共享和協同監管。
大力發展樞紐經濟
? 壯大石油化工產業物流需求。加大投入推動基礎煉油產業規模化,支撐乙烯、丙烯、芳烴基本油氣化工原料規模化生產,打造世界級化工基地。
? 創造旅游物流消費需求。提高空港航空運輸中轉能力,鞏固、加密現有航班航線,開通更多國際航線,優化國內航線。
? 發展藥品加工貿易。依托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的支持政策,優化仿制藥、腫瘤藥等海外創新藥的測試審批流程,推動海外OTC藥物進口創新模式在海南先行先試。
? 發展大宗商品貿易。發展礦石、煤炭等資源性大宗商品貿易、倉儲、加工與配送。
加強物流人才培養
? 建立健全人才引進機制;
? 加強物流人才培養。
重點工程
基礎設施工程
? 補齊港口設施短板。推進港口提質升級;提升港口服務能級;推動海口港秀英港區搬遷。
? 提升航空運輸服務能力。推進海口美蘭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加快推進三亞新機場建設,爭取東方機場早日建成投入運營。
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物流樞紐工程
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化大型物流樞紐,構建聯通全球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樞紐節點,形成海南自由貿易港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新動力。
集疏運體系建設工程
推進海南鐵路南、北港碼頭擴建;加快推進現有西環貨線電氣化改造和閉塞改造;建設西環鐵路復線;建設洋浦港、海口港馬村港區和大型工礦鐵路專線,升級改造八所港進港鐵路;加快洋浦港區疏港大道二期工程、馬村港區疏港大道以及大豐互通改擴建工程建設。
跨境電商物流工程
依托中國(海口)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和中國(三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海南省跨境電子商務智能化物流運輸服務平臺。創新免稅購物新業態,進一步完善線上免稅購物平臺服務功能和快遞物流服務需求。
冷鏈物流工程
? 建設國際中轉型冷庫。在洋浦港區、海口臨空經濟區、澄邁馬村港區、東方市等地建設大型國際冷鏈物流設施,打造集深加工、交易、倉儲、配送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冷鏈物流集聚區。
? 完善農產品冷鏈設施。加快田頭預冷庫、農產品產地集散中心冷庫、批發市場冷庫、漁港冷庫等建設,完善農產品批發市場設施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
? 推廣冷鏈技術裝備應用。促進流通加工技術、儲運技術與包裝技術、冷藏冷凍技術的集成,推廣先進冷鏈裝備技術應用。
? 推進冷鏈物流服務規范化和信息化。實現生鮮農產品從產地到銷地的“無斷鏈”冷鏈物流運作,建立生鮮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系統平臺,健全冷鏈物流信息報送和信息交換機制。
物流標準化工程
? 推進國際先進物流服務標準的應用。借鑒國際航運、航空、國際物流等先進經營模式和標準規范,積極推進物流設施設備、服務質量、數據標準、術語標識等與國際標準銜接。
? 推進物流運輸單元標準化。鼓勵發展標準車型和建設標準冷庫,提升物流標準化、國際化水平。
應急物流工程
建立全省統一協調、反應迅捷、運行有序、高效可靠的應急物流體制和機制。依托物流樞紐群,建設多種應急需要一體化的物流中心。在全省東西南北中五個區域,統籌規劃建設應急物流工程,培育具有較強應急物流服務能力的骨干物流企業。
(來源:海南省發改委、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