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頒布方面,逐漸由國家各部委密集發布規劃文件等轉為省市縣等各級地方政府落實具體高質量發展和項目落地階段。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19次提及冷鏈物流;國家層面發布《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繼續做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等規劃文件繼續引導冷鏈高質量發展。浙江、江蘇、天津等省市,營口、盤錦等地市級,深圳市鹽田區、邢臺市信都區等縣(市、區)出臺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建設實施方案或者扶持措施等落實和引導各區域冷鏈有序建設。 發展導向方面,大力推進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努力夯實冷鏈物流“三級”基礎設施網絡,優化冷鏈物流運行體系,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促進冷鏈物流與現代農業和食品工業等融合發展,支撐構建國內國外循環新格局,對冷鏈物流全流程、全環節、全場景等提出更高發展要求。 2023年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縣(自治縣、縣級市、旗、區)四級政府繼續鼓勵支持并落實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但未來冷鏈窗口期有待縮減。集約高效、綠色低碳、智慧暢通、轉型升級、融合聯動、優化服務、創新新業態、培育新經濟等為高頻關鍵詞,指明發展方向。 各級政府持續加大對冷鏈物流的資金支持,其中,繼續安排專項債券支持建設冷鏈物流設施,明確支持國家物流樞紐、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 “十四五”期間,農發行將提供1200億元綜合授信,聚焦國家《“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確定的冷鏈物流發展重點領域、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不斷完善三級冷鏈物流節點設施網絡建設,推動形成冷鏈物流產業走廊。截至2023年,國家發改委已經批準建設3批66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農業農村部也積極謀劃農產品骨干物流基地建設。 財政、金融及重大項目等繼續加碼,加快建立暢通高效、安全綠色、智慧便捷、保障有力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但是要注意合理有序發展,不大水漫灌,不預支未來。 冷鏈的存量市場主要包括食品生產企業、連鎖餐飲、商超連鎖等帶來的冷鏈業務。近幾年消費降級,市場疲軟,冷鏈市場需求的增長速度達不到冷鏈物流企業增長的速度,存量見底,市場盈利開始越來越困難。增量市場包括進口冷鏈產品、直播電商等新業態、火熱崛起預制菜等食品加工新業態、出口產品等帶來的冷鏈業務等。 很多國內企業開始全球布局,尋求增長第二曲線。例如,凱雪冷鏈執著打造中國冷鏈行業標桿,堅持走出去,不斷耕耘更多更大的市場。快樂檸檬(2000多家)、臺式茶飲CoCo(300多家)、蜜雪冰城(突破3000家)、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等新茶飲紛紛出海,大多數更加熱衷于東南亞市場。 冷鏈賽道由“增量競爭”逐漸轉向為“增量和存量競爭共存”,并積極開發“新增量”。快消食品及冷鏈企業積極布局海外尋“增量”,未來需要構建具有競爭力的跨境冷鏈支撐。 “經十年發展,“一帶一路”已成為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扎實推進,“六廊六路多國多港”聯通架構基本形成。中歐班列從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西部陸海新通道基本形成東、中、西3條鐵路主干道,通達全球119個國家和地區393個港口。“絲路海運”航線已通達全球43個國家的117個港口,這些都使得未來跨境冷鏈業務更加頻繁。 跨境冷鏈物流需要創新運輸服務模式,健全冷鏈運輸監管體系,推進國際冷鏈業務暢通高效、智慧便捷、安全規范發展,培育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全球TOP10企業中90%已進行ESG實踐。如最大的冷鏈企業Lineage Logistics正式簽約氣候承諾,到204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將ESG作為投資指引的關鍵。日立物流集團將低碳運營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提出到2030年,75%的設備將改用天然制冷劑等。 我國已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等頂層政策。冷鏈行業共同推進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并將ESG發展融入企業規劃,體現擔當和能力。如萬緯冷鏈在上海打造了零碳冷鏈物流園,通過人體感應照明,熱氟融霜代替電融霜,避峰填谷提高“谷電”使用率等來降低運行能耗。京東物流ESG報告中提出,將于2025年全面淘汰R22型制冷劑,替換為R507以及二氧化碳復疊式制冷劑。 在全球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目標的大背景下,“冷鏈低碳綠色化”是大勢所趨。國際上,ESG已上升戰略高度;國內,企業齊發力,積極踐行ESG理念,推動全球冷鏈物流綠色可持續發展。 我國冷庫主要集中在山東、廣東及上海等經濟相對發達且消費旺盛的地區,沿海港口、一二線城市、樞紐城市冷鏈資源豐富,市場需求大,經濟效益高。相比之下,產地市場、西部和北部地區冷鏈資源相對較少。 根據有關調查,2023年,冷庫新建速度放緩,且高標準冷庫比例提高;部分地區園區空置率達40%-50%;部分一線城市空置率低于全國水平。整體市場供需信息匹配渠道不夠暢通,行業運行效率亟需提高。2023年11月,全國冷庫平均租金2.4-3.6元/板/天;最高為重慶、北京和貴陽的4.5元/板/天;最低位昆明、青島和南昌的2元/板/天;租金剪刀差較大。 冷庫結構失衡問題越發凸顯,企業正面臨業務收縮、價格內卷、競爭加劇等困局,正積極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及提供附加服務等迎接挑戰。 2023年,瑞云冷鏈宣布完成5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主要用于夯實冷鏈零擔全國網絡、數字化運力平臺技術研發、行業整合并購。 2023年5月5日,冰山冷熱收購松下制冷100%股權,旨在擴大規模,完善業務布局。 2023年6月15日,數字冷鏈平臺“運滿滿冷運”成功完成了數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平臺通過大數據和強大的算法能力將貨主端和運力端進行高效匹配和智能調度,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2023年10月,冷鏈云工廠平臺“粵十機器人”,覆蓋到機器人云平臺、冷鏈無人工廠、冷鏈智能機器人等三大領域,獲得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資金將用于加快推動海外產品的研發和市場拓展。目前,該公司自研出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叉車冷庫無人FLT“企鵝1號”,專用于冷庫作業場景,并已在深圳港落地投入使用。 未來將攜手菜鳥等重要生態合作伙伴,進一步加大對國內冷鏈產業的布局;同時,聯合資方布局海外市場,實現我國智能設備制造出海。 冷鏈物流投融資規模不斷增加,但是更關注決定企業未來在行業中長期持續發展的科創能力及平臺整合運營能力。冷鏈未來龍頭企業會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網絡型的,通過合理的布局和規劃,使整個冷鏈物流系統能夠實現高效地運作,確保商品在整個供應鏈中的新鮮度和質量;一種是平臺型,通過互聯網與大數據相結合的數字化技術,為冷鏈物流優化配送方案,降低運營成本。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儲能、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養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務業等行業,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到2025年,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達到50個左右,培育1萬家以上產教融合型企業,并逐步形成產教融合、良性互動的格局。 2023年10月26日,中物聯冷鏈委、廣州大學、廣州工商學院、鏈庫等共同發起成立全國智慧冷鏈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旨在打造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培養高質量冷鏈人才。預計目標,三年建設50個智慧冷鏈產教融合示范點,開展1000個冷鏈現場工程師聯合培養,協同創新一批智慧冷鏈技術產品和標準體系。 全國智慧冷鏈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集聚“政、校、行、企”多方資源,搭建平臺,為行業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成為推動我國冷鏈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政企校協聯動,處于初創階段,未來亟待合作機制、創辦形式與發展模式等全方位創新與發展。 冷鏈物流已深入融合到我國現代農業、食品工業、醫藥產業等發展過程中,未來重點聚焦“6+1”重點品類(肉類、水果、蔬菜、水產品、乳品、速凍食品等主要生鮮食品以及疫苗等醫藥產品),強化供應鏈冷鏈一體化服務能力,與各類生產制造業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河南印發《河南省培育壯大冷鏈食品產業鏈行動方案(2023—2025)》,明確提出冷鏈食品產業鏈產值達到4000億元。 農食品類企業通過收購、合并等方式進入冷鏈行業,提高整體運營效率和行業競爭力。中物聯冷鏈委梳理肉類、果蔬、水產品、乳制品、速凍食品、餐飲、新農批等126家布局或涉及冷鏈企業,超四成入圍全國冷鏈物流百強。 通過完善現代農業、食品工業、醫藥產業等冷鏈全流程各環節,在拓展冷鏈上下游產業價值空間的同時,促進各生產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據中物聯冷鏈委對冷鏈物流百家重點企業的分析顯示,80%以上企業希望或正在技術、裝備、平臺管理等多方面創新,提升冷鏈效率和核心競爭力。 針對榴蓮實際運輸過程,開利研發中心通過優化機組性能、優化風道風簾設計、調整機組設定參數等舉措,多輪的CFD模擬計算和測試驗證,找出榴蓮國際運輸方案,促進跨境運輸效率提升50%以上,壞果率控制在5%以內,貨物打冷速度提升50%以上,符合國內外公鐵聯運要求,更加環保,同時提供靈活性解決方案,滿足類似高自發熱類的貨物運輸要求及兼容運輸低發熱量蔬菜。 林德叉車將數智技術與冷鏈物流場景深度融合,為客戶打造自動化立體冷庫、四向穿梭車密集存儲等高效率、高柔性的物流解決方案。其中,叉車共享,和共享單車的使用場景和方法類似,通過微信小程序掃描車身二維碼,即可開啟使用或是歸還叉車;若需要中途暫停使用,也可臨時鎖車。方便快捷,貼近用戶需求,減少閑置資源,同時也可對叉車進行安全有序地管理。 鮮果分銷龍頭洪九果品和物聯網領先企業G7易流強強合作,創新了跨境運輸和多式聯運質量追蹤體系,軟硬一體共建“端到端天眼跨境追貨”平臺,應用于泰國產地-泰國港口-中國港口-批發市場的多式聯運上,基于天眼平臺判斷榴蓮位置,結合實時溫度信息反饋,精準預測時效,對訂單流向趨勢和關鍵節點狀態進行分析,實現物流運輸的全程透明和精準管控。 科技創新和數智轉型成為冷鏈物流發展新動力,有效賦能冷鏈物流各領域、各環節,全流程迭代升級,做實綠色低碳發展,提高冷鏈體系的質量效率、透明度和精準度,有效促進冷鏈物流業態模式創新和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