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農業大力推廣產地倉模式,建設和完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變革農產品供應鏈,實現產銷精準對接,利益緊密互聯,對建立長期穩定的新型“研、產、供、銷、融”政農商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數字農業包含智慧農業種植、養殖標準化和農產品的數字化(溯源、交易、供應鏈金融、票證服務)。我們從農產品供應鏈說起,農產品的供應鏈包括采收、分級、包裝、預處理、倉儲、運輸、配送、售后等全過程。 產地倉建設是農產品供應鏈的起點,是農產品數字化的源點,是目前農產品供應鏈短板。要整合農產品供應鏈,必須從源頭做起,大力開展農產品產地倉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產地直發,農商互聯,縣域共配,末端直配,推動農產品加速上行,推動鄉村振興。 首先推動農商互聯、實現精準對接: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全面、深入、精準對接,發揮流通對農產品基地的引導性作用,推動農業生產圍繞市場需求,優化品種結構和產業布局,提升規模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品牌,發展訂單農業,實現產銷一體,打造上聯農產品基地、下聯消費者,建立產銷密切銜接的長期穩定農商關系。 第二投資建設產地倉,推動標準化:大力開展以農產品產地倉保鮮設施為重點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從源頭開始推進農產品標準化與商品化,把好冷鏈源頭第一關,完善農產品物流全程冷鏈體系,是農產品供應鏈創新發展的關鍵。 第三從源頭做起,推動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用數字化打通農產品“研-產-供-銷-服”全鏈路,首先需要物聯網技術應用,需要農產品單元化與標準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