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很“熱”
近年來,我國肉類、水果、蔬菜、水產品、乳品、速凍食品和生物制劑、藥品等冷鏈產品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為冷鏈物流的高質量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在政策端,國家部委圍繞農產品冷鏈、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城鄉冷鏈建設、疫情消殺查驗等出臺多項政策規劃,冷鏈標準提高、建設發展加速。2021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首次具體提出我國冷鏈物流體系的總體布局方案,同時也從運行體系、骨干通道、服務體系、保障體系、監管體系等方面給出了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的指導方向。隨后,各省市紛紛出臺相關專項政策支持并鼓勵冷鏈物流的發展。如《廣東省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云南省“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實施方案》《山西省“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等。
進入2023年,在全拼經濟的總基調下,冷鏈物流發展同樣備受關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多次提到“冷鏈物流”,明確提出加快糧食烘干、農產品產地冷藏、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支持建設產地冷鏈集配中心。統籌疫情防控和農產品市場供應,確保農產品物流暢通。同時還明確要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鄉村下沉。在2月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中同樣也明確要積極發展多式聯運、智慧物流、供應鏈物流,提升冷鏈物流服務質量……
在市場端,多元化生鮮電商快速發展,線上線下全渠道拓展趨勢加強。尤其是在傳統冷鏈物流需求不振的情況下,預制菜、生鮮直播帶貨等賽道對冷鏈需求貢獻不小,多舉措擴內需、促消費,線上線下消費融合推進正在賦予消費更多挖掘空間。
良好的政策環境,疊加巨大的市場增量吸引了不少企業入局。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冷鏈物流相關企業注冊量整體呈上升趨勢,2020年受疫情影響,冷鏈物流需求大幅增加,冷鏈物流相關企業注冊量迅速上升至6592家,2021年回落至5527家。預計2023年中國冷鏈物流相關企業注冊量將達7173家。而且,隨著各方不斷通過模式創新、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運力、數字化轉型、推進標準建設等方式,持續擴大冷鏈物流服務網絡覆蓋面,提高冷鏈惠民水平。冷鏈物流,迎來大發展時期。
冷鏈還需“冷”思考
冷鏈的發展不僅快,而且很“熱”。但“熱”的背后還需要各方對冷鏈物流的發展進行“冷”思考。
“盡管我國冷鏈物流得到了快速發展,而且備受各方關注,并吸引了不少企業入局,但與國際冷鏈物流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币粯I內人士表示,一是基礎設施不足,二是行業集中度偏低,三是尚未真正形成“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
由于發展起步較晚,“熱鬧”的冷鏈物流行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化與智能化水平低、“斷鏈”、偽冷鏈、高素質人才缺乏、標準不完善等問題。而且,人工成本越來越高、對食品安全環境要求越來越嚴、冷鏈物流需求越來越碎片化等,冷鏈物流行業傳統的發展模式越來越難滿足當下市場發展需求。換言之,日漸增長的生鮮冷鏈產品市場需求與落后的冷鏈物流體系之間的矛盾越發凸顯。這就也就倒逼著行業不斷改善自身,完善標準,并積極引入先進技術,提高效率,實現數字化。
一是加大市場規范力度,推動冷鏈流通體系標準化、信息化建設;二是大力培育一批冷鏈物流龍頭企業,提升國際供應鏈管理能力和競爭力;三是加強農產品供應渠道監管和認證,建立食材供應全流程可追溯機制;四是舉國家之力優化并引導實施冷鏈基礎設施的建設。冷鏈物流要實現降本增效,產業數字化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舉措之一。因此,在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起步之際,就必須將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理念融入基地的整體規劃之中。
在互聯網科技時代下,冷鏈物流業必須要緊緊追隨科技的腳步,走向信息化、數字化,提高運輸效率和發展速度。且隨著生鮮產品進一步滲透消費市場,用戶對食品的品質和安全要求極其嚴格,這也在倒逼冷鏈物流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布局,提升運輸鏈的智能化水平,從而增強冷鏈物流的運輸質量,降低損耗。
當前冷鏈企業盈利難點
1.冷鏈物流市場瓜分嚴重
冷鏈是未來的藍海市場,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一觀點受到業界的廣泛認同。因此,現有的冷鏈物流企業紛紛提出宏大的發展計劃,積極爭取風險投資,來擴大企業規模。
同時,還有大量的非冷鏈行業的企業家或投資者進入冷鏈行業。這使得在短時間內大量的企業進入冷鏈行業,但是冷鏈的需求并沒有在短時間內與入駐企業的數量同步、同比例的增長,導致冷鏈物流行業這塊大蛋糕被太多的企業瓜分,那每個企業獲得的部分也就很小了。
2.冷鏈企業競爭力弱
面對冷鏈行業激烈的競爭環境,我國的冷鏈物流企業卻存在服務能力類似,服務同質化的問題。很多冷鏈企業沒有優勢和特點,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容易出現打價格戰的惡性競爭,就這會導致很多企業不掙錢,甚至虧錢。
3.冷鏈企業高投入,高成本
冷鏈是一個高投入、高成本的行業。冷鏈的冷庫、冷藏車等基礎設施造價都是非常昂貴的,因此冷鏈物流對于規模性經濟是非常敏感的。同時,冷鏈物流在運輸的過程中,成本消耗量也非常大,如何在提高服務品質的情況下又能降低運營成本,是每一個冷鏈物流企業應該思考的問題。
冷鏈物流企業如何著眼未來
冷鏈物流企業著眼未來,應將以下幾個根本思維融入其經營理念中:
1. 創新和技術導向:隨著科技進步和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冷鏈物流企業應以創新和技術為驅動力。積極采用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藝,提高運營效率和質量,并探索潛在的發展機會,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
2. 可持續發展:冷鏈物流企業應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根本思維。通過采取環保措施,減少碳排放、降低能耗,推動循環經濟和綠色物流,以適應未來社會和市場對可持續性的要求。
3. 數據驅動決策: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冷鏈物流企業應將數據驅動決策作為根本思維。收集和分析供應鏈數據,以獲取準確的市場信息和消費者需求,優化運作流程和資源配置,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效率。
4. 靈活應變和協同合作:未來的市場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和快速變化,冷鏈物流企業應具備靈活應變和協同合作的能力。及時調整運營策略,與供應商、合作伙伴和客戶緊密合作,共同應對市場變化和需求波動,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優化。
5. 客戶導向和體驗提升: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冷鏈物流企業應將客戶導向和體驗提升作為根本思維。了解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解決方案,通過優質的客戶體驗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并通過口碑傳播擴大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