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鎖鮮·“果”香四溢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1-10月,我國食用水果及堅果、甜瓜或柑橘屬水果的果皮出口總值達到383.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2%;進口總值為1210.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這一數據反映出我國水果及堅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提升,出口規模持續擴大。
水果冷鏈物流作為連接產地與餐桌的橋梁,是水果貿易的重要保障。它不僅能夠確保水果在運輸過程中的新鮮度和品質,還能夠延長水果的保鮮期,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水果的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水果冷鏈物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然而,這一機遇的背后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水果采后缺乏預冷影響物流效率
預冷,作為水果冷鏈的第一個關鍵環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水果進入冷藏狀態前的必要準備,更是確保水果品質、延長保鮮期的關鍵步驟。未經預冷的水果貨物直接使用冷藏車運輸會增加運輸工具的熱負荷。這類水果貨物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達到最適的冷藏溫度,否則易造成水果的腐爛,極大的增加了水果冷鏈物流的難度。
堆碼不規范導致水果損腐和早熟
由于水果易損的特性以及在運輸期間持續進行呼吸作用,不當的堆碼不僅會壓迫水果導致損壞,還可能因抑制呼吸和熱量積累而加速水果成熟,影響其品質和保鮮期限。特別是不同水果釋放的乙烯等氣體可能相互影響,導致某些水果過快成熟甚至腐爛。在實際操作中,過高的堆碼層數、過密的堆碼密度以及不區分種類的堆放會導致水果壓損和早熟,影響整體運輸質量。
水果冷鏈控溫控濕難度高,運輸過程損耗大
每種水果對溫濕度要求各異,例如,香蕉需保存在12℃~13℃,蘋果則需0℃~1℃。此外,冷鏈物流還需考慮水果的相對濕度要求。稍有偏差,水果就可能變質腐爛。我國水果冷鏈物流設施尚待完善,存在設施不足、技術落后等問題。這導致在運輸過程中,很難完全滿足各種水果對溫濕度的精準要求,影響了水果的品質和新鮮度。
全程冷鏈率低,斷鏈問題嚴重
2023年,我國的水果冷鏈流通率僅為25%,這一數據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這意味著在水果從產地到餐桌的流通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水果未能得到適當的冷藏處理,從而影響了其新鮮度和品質。這種情況不僅增加了水果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也對消費者的健康和食品安全構成了潛在風險。
冷鏈物流地區發展不均衡
相較于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的冷鏈發展尚未形成規模化。這一不均衡現象導致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在采摘后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冷鏈處理。由于缺乏關鍵的冷鏈設備,這些農產品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容易受到溫度波動的影響,從而降低了其品質和保鮮期。這不僅限制了中西部農產品市場的發展潛力,也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體驗和滿意度。
與此同時,在東部地區,雖然冷鏈設施相對完善,但存在著冷鏈倉儲設備閑置、交叉配送和返途空載等問題。這些現象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一方面,冷鏈倉儲設備的閑置意味著這些設備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設施成本的浪費;另一方面,交叉配送和返途空載則增加了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降低了冷鏈運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