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欧美日韩-亚洲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欧美综合-亚洲精品欧洲精品-亚洲精品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廣州鮮易鮮物流有限公司為您提供冷鏈運輸的全方位優質服務!

預制菜一直被罵,冷凍烘焙卻逆勢飆漲,為啥?

欄目:行業動態 發布時間:2024-12-16
預制菜一直被罵,冷凍烘焙卻逆勢飆漲,為啥?

預制菜現在一冒頭就被狂噴,但同屬冷凍家族的獨凍烘焙,卻得到了消費者的厚愛。


近些年,冷凍烘焙增速遙遙領先,成了凍品行業增速最快的細分品類,市場規模已突破百億級別。



01
預制菜一直被罵,“同族兄弟”卻被厚愛?


預制菜的名聲,跌到了歷史低谷。


這很難接受,但卻是個殘酷的現實。


“隔夜菜”“科技與狠活”“人類飼料”,這些負面詞匯成了預制菜的代名詞。


大量網友旗幟鮮明地表示“堅決抵制預制菜”,如果不小心在飯店吃到了預制菜,瞬間感覺“天塌了”。


回看預制菜跌落的歷程,“預制菜進校園”事件無疑是最為致命的一擊,鋪天蓋地的罵聲里,預制菜產業自此進入晦暗時期。


消費者似乎默契地給預制菜定了兩條底線:一是反對預制菜進校園強制給孩子們吃;二是飯店要給出充分的預制菜知情權。


我們不反對預制菜,但極其反對用現炒菜的價格購買預制菜,更反對強制高價購買。


平時外賣店把這種東西加工一下,賣12.9,忍一忍也就算了,畢竟外賣平臺的抽成和店面租金也不少。


但我跑到人均50到100的餐廳,準備吃頓好的獎勵下自己,你把這種預制菜熱一下就按38元一份賣給我。


別讓我知道,要是知道了那我不罵你今晚都睡不著覺。


被負面輿論裹挾的預制菜,一冒頭就被狂噴,日子非常不好過。但與此同時,同屬冷凍家族的另一成員,卻得到了消費者的厚愛,即使意外掉進了輿論漩渦,也絲毫不耽誤大賣特賣。


它就是冷凍烘焙。



02
烘焙界的“預制菜”?


目前我們吃到的烘焙產品可以分為兩大類,預包裝烘焙和現制烘焙。前者是指桃李面包、盼盼等品牌的產品,烘焙產品全流程都在工廠生產并且封裝好。


而現制烘焙產品中又分為現制/現烤產品和冷凍預制產品(以下統稱“冷凍烘焙”)。現制現烤產品多見于獨立面包房或小連鎖,大多是前店后坊的形式。


目前冷凍烘焙有半成品也有成品,半成品如麻薯和羊角包等單品,這些大多需要在門店發酵后烤制。而常見的冷凍烘焙成品包括榴蓮千層蛋糕、瑞士卷等等,門店通常只需解凍,即可銷售。


冷凍烘焙和預制菜有不少相似之處:


從生產端看,二者都是在工廠或中央廚房完整部分或全部制作過程,而且經過了規模化的生產;


從運輸端看,都需要-18℃的全程冷鏈運輸儲存;


從銷售場景看,兩者都需要在冷凍柜或冷藏柜里展示、售賣。


冷凍烘焙之于烘焙店現制,好比半成品菜之于現炒菜。



一般來說,預制菜的口感往往比現制菜“遜色不少”,很容易被老饕們認出來,而冷凍烘焙的新鮮程度以及口感都更接近門店現烤產品。為什么冷凍烘焙能在口感上做到高度還原?


CIB烘焙技術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冷凍烘焙)半成品醒發和烘烤環節多在終端完成,這兩個環節對面包口感風味的影響也很大,所以只要產品本身技術過關且終端保存和加工操作得當,就能較大程度還原。至于(冷凍烘焙)成品,是基本上已完成制作后冷卻急凍的,終端復烤或加熱可以讓淀粉回復至之前烘烤完的狀態,還原程度也可以很高。”


隨著消費者對烘焙品口感要求的提升,與零售門店進一步連鎖化,以立高食品、恩喜村為代表的冷凍烘焙正占據市場。



03
沒空吃早餐的年輕人,養活了百億冷凍烘焙行業


事實上,冷凍烘焙在中國已經發展成一個百億規模的市場。


根據東莞證劵研究所的報告,中國烘焙行業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其中冷凍烘焙食品市場規模從2008年的5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11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6.93%。


如此高增長,冷凍烘焙不僅是烘焙行業增長最快的一支,也是凍品行業增速最快的細分市場。


光大證券在2023年發布的一份研報也顯示,2023年中國冷凍烘焙出廠值在143億元左右,其中有43%賣給了烘焙店,21%流向商超,36%則被餐飲渠道收入。其中,烘焙店和餐飲店的滲透率、占有率仍有提升空間,而商超渠道則具有相當的增長潛力。


有調研數據顯示,有超過7成的消費者把面包當做早餐,另有分別超過5成的消費者把面包當做零食加餐或游玩儲備食物。



從市場格局上看,國內冷凍烘焙市場多年來都較為穩定。頭豹研究院報告顯示,從收入維度上看,中國冷凍烘焙行業集中度較高,CR5約占39%,排行前三的企業分別為立高食品、恩喜村、鑫萬來食品。其中,立高食品以15.5%的市場份額拔得頭籌。


此外,除去立高食品外,該行業的上市公司還包括南僑食品、千味央廚、元祖股份等。它們的客戶,涵蓋會員制商超、連鎖零售、烘焙店、新茶飲、酒店、連鎖餐廳等。


譬如安信證券一份報告顯示,立高食品的產品于2020年進入好利來、面包新語、味多美等連鎖烘焙店,大型商超方面客戶包括沃爾瑪、山姆、盒馬、永輝超市、華潤萬家等,餐飲客戶則有海底撈、豪客來等。


恩喜村官網則披露,其客戶包括山姆、奈雪的茶、OLE、盒馬、華潤萬家、大潤發、百果園等等。


事實上,近兩年以山姆會員店為代表爆火的麻薯、瑞士卷等烘焙品,都是來自冷凍烘焙企業。


難得的是,冷凍烘焙廠商的新渠道仍在強勢增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來自餐飲與茶飲。


2024上半年,立高食品的客戶中,餐飲、茶飲、新零售等渠道為其銷售貢獻最大增速,達25%。南僑食品也曾在去年業績交流會上表示,2023年公司預制烘焙客戶占比最高的是商超渠道,但餐飲、茶飲、咖啡及烘焙連鎖渠道有較大成長空間。


也就是說,有越來越多在門店售賣烘焙的餐廳與茶飲店,正成為這一市場的未來巨量潛在空間。



04
冷鏈成本高昂,冷凍烘焙生意局限在B端


盡管受眾在變多,但目前冷凍烘焙企業的生意仍主要面向B端。


這之中一個關鍵原因在于面向C端的冷鏈運輸與儲存的成本高昂。


某頭部冷鏈公司人員表示,冷凍烘焙就是冷凍面團半成品。而冷凍面團的冷鏈運輸要求比普通凍品要嚴格的多。不僅要求全程零下18度的冷鏈運輸,為了保障面團品質,運輸到倉庫后,在卸貨的20-30分鐘內,通常也需要保持低溫控制,而國內冷鏈業目前除了規范的頭部公司外,大部分公司可能仍無法滿足這些條件。


一位冷凍烘焙廠家人員也透露,用具體數字比較的話,眼下對B端客戶的運輸普遍采用長度9.6米的貨車,一次運輸量可達6000箱貨品,對比之下,發展C端經銷商的運輸量,一次最多只能有300-400箱。此外,由于普通經銷商們的倉儲條件難以達到滿足的低溫,也面臨季節性因素。


不過,隨著冷凍烘焙市場的進一步擴容,冷凍半成品面團進入尋常百姓家或許也并非遙遠的事。


國內冷鏈建設水平也在提升中。千際投行報告顯示,政策扶持下,從2016年到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百強企業的總營收占行業規模的比重逐年上升,預計市場規模在2026年將增長至9371億元人民幣,2017年至2021年,年復合增長率達13.2%。


冷鏈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無疑也為冷凍烘焙產品的市場發展,提供給了保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