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與智能化—引領預制菜產業未來發展
欄目:行業動態
發布時間:2024-12-18
數字化與智能化—引領預制菜產業未來發展
預制菜起源于美國的半成品菜肴,一般指以各類農、畜、禽、水產品為原輔料,配以調味料等輔料,經預選、調制等工藝加工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預制菜有多種分類方式,根據包裝形式可分為散銷、小包裝、大包裝三大類;根據貯運方式可分為冷藏、速凍、熱鏈、常溫四大類。按照食品加工程度劃分,預制菜的種類分別為即食類預制菜、即熱類預制菜、即烹類預制菜、即配類預制菜。預制菜產業的發展歷程悠久。20 世紀初,美國發明快速冷凍技術,為預制菜的出現奠定基礎。20 世紀中葉,隨著美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生活節奏變快,快餐品牌應運而生,成為預制菜行業的先驅者和領導者。1958 - 1967 年,日本冷凍食品成型,預制菜消耗量從 0.13 萬噸增至 2.54 萬噸,1969 年大型食材配送供應鏈公司 Sysco 在美國成立,啟發了中國相關預制菜行業。20 世紀 90 年代,預制菜傳入中國,中國預制菜行業起步發展緩慢,正處于向其他行業加速滲透的黃金時期。在現代生活中,預制菜滿足了人們快節奏的需求。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日益凸顯,消費者的生活習慣改變,預制菜方便快捷,節省烹飪時間,能夠保證口味的穩定性,有助于減少食物浪費,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飲食選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烹飪的門檻,擔負著食品加工業的重任。預制菜的定義目前缺乏明確的界定,這給市場帶來了諸多問題。一方面,市場上的產品種類繁多,從簡單的凈菜到復雜的預制菜肴,消費者難以準確區分哪些屬于預制菜,哪些不屬于。例如,僅經清洗、去皮、分切等簡單加工未經烹制的凈菜類食品,屬于食用農產品,不屬于預制菜;速凍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等主食類產品也不屬于預制菜。另一方面,定義不清晰容易導致市場秩序混亂,一些不良商家可能會打著預制菜的旗號,銷售質量不達標的產品,從而損害消費者的權益。目前,預制菜行業地方標準繁多,但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不同地區的標準差異較大,這給企業的生產帶來了很大的困擾。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標準進行調整,增加了生產成本。同時,消費者在選擇預制菜時,也會因為標準不統一而感到困惑。缺乏統一的標準還會導致行業內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影響消費者對預制菜的信任度。預制菜產業鏈條長且薄脆,中小企業面臨著諸多困難。首先,供應不穩定是一個突出問題。預制菜的原材料主要是農、畜、禽、水產品等,這些原材料的價格波動較大,且供應受季節、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較大。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在原材料采購方面缺乏議價能力,容易受到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其次,技術研發和品牌建設也是中小企業的難題。預制菜行業技術門檻相對較低,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價格和渠道方面。中小企業由于資金有限,在技術研發和品牌建設方面投入不足,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預制菜行業技術壁壘低,導致企業紛紛入局,市場競爭激烈且格局分散。據統計,2022 年共有 2799 家預制菜企業注冊。大量企業的涌入,使得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往往會采取價格戰等手段,導致行業毛利率較低。例如,2022 年,主要預制菜企業的毛利率皆在 10% 左右,而在歷史可統計的范圍,幾家公司當中暫未有毛利率超過 30% 的。此外,技術門檻低還會導致產品質量差異較大,口味不佳等問題,影響消費者的評價。預制菜企業在原材料采購上面臨著諸多挑戰,而數字化采購平臺則為其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通過數字化采購平臺,企業可以實現自動化采購和統一管理,從而降低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例如,華世界產業互聯網操作系統 echOS 的數字智能采購模塊,可以幫助預制菜企業實現數字詢報價、數字招投標和數字供應商等功能。在采購食材時,企業可以更加精準地掌握市場行情,降低采購成本。同時,數字化采購平臺還可以提高采購效率,確保食材的質量和安全。店倉一體倉儲物流數字化是預制菜產業數字化的重要環節。利用數字化倉儲管理和物流配送系統,可以實現對冷鏈物流、庫存和配送的實時監控管理,提高倉儲物流的效率和質量。首先,在倉儲管理方面,預制菜企業可以通過數字化系統實現庫存精細化管理。例如,實時掌握庫存數量、位置和狀態,合理安排庫存布局,提高倉儲空間利用率。同時,數字化系統還可以對庫存進行預警管理,避免庫存積壓或缺貨現象的發生。其次,在物流配送方面,通過實時監測運輸車輛的位置、溫度等信息,可以確保預制菜在運輸過程中的質量和安全。此外,數字化物流配送系統還可以優化配送路線,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營銷數字化是預制菜企業拓展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的重要手段。通過數字化營銷手段,企業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費者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和產品,建立品牌形象。一方面,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偏好和需求,為產品研發和營銷策略制定提供依據。例如,根據消費者的口味偏好開發新的預制菜產品,或者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制定個性化的營銷方案。另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社交媒體、電商平臺等渠道進行數字化營銷推廣。例如,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品牌宣傳和產品推廣,或者在電商平臺上開展促銷活動、提供優質的客戶服務,提高消費者的購買轉化率和滿意度。同時,企業還可以通過建立自己的官方網站、APP 等數字化渠道,與消費者進行直接互動,增強品牌粘性。1. 提升生產效率:智能化設備實現原料快速處理,縮短加工時間,減少人為錯誤。隨著科技的發展,預制菜加工設備不斷向智能化邁進。例如,常見的切割設備有切片機、切丁機、切條機等,能夠將食材迅速、準確地切割成所需的大小和形狀,為后續生產流程節省大量時間。據統計,傳統人工切割一份食材可能需要十幾分鐘,而使用智能化切割設備僅需幾分鐘甚至更短時間。同時,智能化攪拌設備通過高速旋轉或攪拌葉片的作用,使食材與調料充分融合,大大提高了攪拌效率。烹飪設備如炒菜機、蒸煮機、烤箱等,能夠精確控制溫度和時間,模擬傳統烹飪工藝,減少了人工操作帶來的不確定性,保證了產品生產的高效性。2. 提高產品質量:精確控制加工操作,保證口感和質量穩定性。智能化裝備具備精確的控制系統,可以根據設定的參數進行精準的加工操作。比如,在烹飪過程中,智能化炒菜機能夠嚴格控制火候和翻炒頻率,確保每一道預制菜的口感一致。同時,智能化包裝設備能夠實現真空包裝、氣調包裝等,精確控制包裝內的環境參數,延長保質期的同時保持口感。據相關數據顯示,使用智能化包裝設備的預制菜,在保質期內的口感穩定性可提高 30% 以上。3. 實現標準化生產:確保產品制作符合標準化要求,提高一致性和品質穩定性。智能化裝備可以根據預設的配方和工藝要求進行自動化操作。從原料的分切、攪拌到烹飪、包裝,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按照標準化流程進行,確保產品的制作過程符合標準化要求。通過統一的生產流程和操作規范,提高了產品的一致性和品質穩定性,滿足了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和口感的需求。例如,某預制菜企業采用智能化生產線后,產品的不合格率從原來的 5% 降低到了 1% 以下。4. 推動供應鏈協同發展:與供應鏈管理系統對接,提高可視化和透明度。智能化裝備可以與供應鏈管理系統進行無縫對接,實現信息的共享和數據的實時監控。這有助于提高供應鏈的可視化和透明度,優化物流和庫存管理。例如,企業可以通過實時監控了解原材料的庫存情況,及時進行補貨,避免因原材料短缺而影響生產。同時,在物流配送環節,能夠實時掌握運輸車輛的位置和溫度等信息,確保預制菜在運輸過程中的質量和安全。據統計,與供應鏈管理系統對接后,企業的物流成本可降低 20% 左右,庫存周轉率提高 30% 以上。5. 促進行業創新與升級:推動技術創新和工藝升級,開發多樣化創新產品。智能化裝備的引入將推動預制菜產業的技術創新和工藝升級。通過不斷改進裝備的功能和性能,可以開發出更多樣化、更具創新性的預制菜產品。例如,一些企業利用智能化設備開發出了低糖、低鹽、低脂的健康預制菜,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需求。同時,智能化設備還可以實現對傳統菜品的創新改良,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味覺體驗。預制菜可通過個性化定制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提供更符合個人喜好的產品組合。在生活節奏加快和消費觀念變化的背景下,消費者對于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預制菜企業可以通過收集消費者的反饋和需求,開發出不同口味、不同食材搭配的預制菜產品。例如,針對注重健康飲食的消費者,推出以蔬菜、水果為主的素食預制菜;針對追求特色口味的消費者,開發出地方特色濃郁的預制菜。同時,企業還可以提供定制化的包裝和配送服務,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個性化定制,預制菜企業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年菜經濟” 帶來新商機,營造新消費場景,推動預制菜發展。“年菜經濟” 自 2023 年底在廣東啟動以來,引起了預制菜行業的高度關注,2024 年被譽為 “年菜元年”。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倡議成立金牌年菜企業聯盟,并提出加快年菜發展七項措施,企業反響熱烈。淘寶《2022 年年夜飯報告》顯示,半成品預制菜銷售在春節前夕同比增長 181%,可見 “年菜經濟” 發展潛力巨大。它通過開發新消費形態,營造新消費場景,為推動預制菜高質量發展打開新局面。例如,一些預制菜企業針對春節市場推出特色年菜禮盒,將多種受歡迎的預制菜組合在一起,滿足消費者在春節期間的多樣化需求。“二次元” 與預制菜融合,以多元文化賦能,擴大消費市場。《2022 中國二次元內容行業白皮書》顯示,我國泛二次元用戶規模已達 4.9 億人,預計 2026 年將突破 5.2 億人。美食和二次元的相遇,為食品行業再造生機,擴大消費市場。2024 年,在市場巨大勢能驅動下,“二次元” 或將和以 Z 時代為目標人群的預制菜更多融合。比如,有的預制菜企業與熱門動漫 IP 合作,推出定制版的預制菜產品,在包裝上融入動漫元素,吸引二次元用戶的關注。同時,通過舉辦二次元主題的預制菜推廣活動,將傳統文化和年輕文化融合,推動中華美食和國漫玩出新意。更多預制菜標準將發布,推動產業規范發展,行業可能出現洗牌。近幾年,隨著科技研究不斷深入,技術水平逐步提升,各項預制菜相關標準陸續完善。2023 年 10 月,新京報對 60 款預制菜統計發現,51 款產品按照已有細分食品行業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執行,涉及的標準多達 16 個。2024 年將有更多預制菜標準、規范、行業規定發布,一方面推動預制菜產業發展更加規范,另一方面,也為相關國家標準制定提供具有實踐意義的參考。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發展健康產品、提高產品營養水平成為預制菜行業的共識。企業應建立比國家相關規定更高的企業標準、團體標準,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產品。這將導致一些不符合標準的企業逐漸被淘汰,行業可能出現洗牌。例如,一些小型預制菜企業由于技術和資金限制,難以達到新的標準要求,可能會面臨生存困境,而大型企業則可以憑借自身的實力和資源,加強技術創新和質量管理,提升市場競爭力。預制菜大單品不斷涌現,成為流量擔當,帶動農產品工業化和產業鏈建設。烤魚、酸菜魚、小龍蝦、牛蛙、黑魚片、小酥肉、螺螄粉等預制菜大單品在市場上備受歡迎,成為預制菜產品的流量擔當。這些大單品的出現,是預制菜不斷滿足消費者對方便快捷、物美價廉、多消費場景需求的有力表現。以柳州螺螄粉為例,螺螄粉伴隨人們生活習慣改變和電商平臺大發展而火爆,從街邊小店成為預制菜大單品,帶動了米粉、養螺、輔料、調味品等多個產業,產業價值不斷壯大。2023 年,淄博燒烤一度火遍全國,讓人們看到特色單品對市場的強大牽引力。未來,預制菜企業將繼續挖掘特色單品,通過大單品流量帶動,進一步推動農產品工業化,持續深入建設產業鏈。比如,企業可以加大對地方特色食材的開發利用,推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預制菜大單品,同時加強與上下游產業的合作,實現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預制菜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項目建設的支撐。政府和企業應共同努力,加大對預制菜產業項目的投入。例如,建設預制菜產業園,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提高產業集聚度。以寧夏為例,立足現有農產品加工園區和產業園建設基礎,分區域布局一批預制菜產業園,支持企業在園區內共建共享產品研發、人才培訓、供應鏈建設等,提高產業發展效率效益。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資金扶持,謀劃布局預制菜產業園,對獲批建設的省、市級預制菜產業園,按照相應的產業園扶持政策給予支持。建設數字化采購平臺、倉儲物流管理平臺和營銷平臺,實現預制菜產業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如華世界產業互聯網操作系統 echOS 的數字智能采購模塊、數字采銷一體模塊和數字智慧營銷模塊,分別在采購、倉儲和銷售環節為預制菜企業提供數字化支持。利用智能化設備和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預制菜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數字化。例如,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生產過程中的溫度、濕度、壓力等參數,確保生產環境穩定;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優化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可視化,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等方式了解預制菜的原材料來源、生產過程、運輸環節等信息,吃得放心,吃得安心。預制菜產業鏈條長,涉及多個環節和領域,企業之間應加強合作交流,實現優勢互補。例如,鶴山三步走精準做好預制菜產業鏈補鏈強鏈,鼓勵大企業以資源共享、合作開發、合作宣傳等方式帶動其他預制菜食品企業協同發展,形成預制菜產業聯盟,促進產業提質增效。預制菜產業可以與其他行業進行跨界合作,拓展市場空間。如深化預制食品合作,共建產業發展高地,大同與北京一畝田新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華遠國際陸港進出口貿易(大同)有限公司、云南云海肴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在餐飲加工中心等方面展開合作,推動預制菜產業發展。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的預制菜技術和管理經驗,拓展國際市場。例如,聯泰集團從日本引進 “眠凍” 技術,讓中國消費者不出國門便能品嘗到來自太平洋島國的新鮮金槍魚,和現捕現吃的味道相差無幾。同時,我國預制菜企業也可以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將中國的預制菜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