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廣東能源天業冷鏈分布式光伏項目投產暨光儲充示范站開業儀式順利舉行,活動主題為“聚新質之力,繪低碳新篇”。廣東佛山市禪城區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王大云出席了儀式,并為該項目授予“超充示范項目”牌匾。
廣東能源天業冷鏈光儲充示范站位于廣東省佛山市天莊冷鏈物流園內,是一個集光伏發電、電能儲存和新能源車充電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智能化綜合能源項目。 該項目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將鈣鈦礦光伏發電組件應用于玻璃幕墻和車棚,并采用了高安全性的半固態儲能電池,成為全國首個此類光儲充示范站。 通過鈣鈦礦電池組件、半固態儲能電池、全液冷超充技術、光伏智能清洗機器人以及智能數字化控制系統等多項創新技術的應用,該項目不僅保障了場站的本質安全,還實現了效益最大化。項目總投資約為1800萬元,其中光伏系統裝機容量為4.25MW(配備了一套高質量、高頻次的自動清潔系統),儲能系統容量為105kW/215kWh。此外,示范站還配置了一套720kW的充電主機、2把全液冷超充槍和10把快充槍。
據悉,廣東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帆,省供銷合作聯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葉梅芬,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曲曉杰,廣東建工控股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育民,省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江江,佛山市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小建等出席本次活動。 黃江江表示,廣東能源天業冷鏈分布式光伏項目投產暨光儲充示范站正式投運,是廣東省能源領域的一件喜事,標志著在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征程上又邁出了嶄新的一步。能源轉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久久為功、持續推進。希望以此次項目投運為契機,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加大技術創新和產業推廣力度,不斷提升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廣東省能源轉型和新型能源體系構建作出更大貢獻。 此次的廣東能源天業冷鏈光儲充示范站的開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技術創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上取得了突破,還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的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實踐范例。 第一,從技術創新的角度來看,該項目是全國首個將鈣鈦礦光伏發電組件應用于玻璃幕墻和車棚的光儲充綜合能源示范站。鈣鈦礦光伏組件作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技術的代表,具有弱光發電能力強、轉化效率上限高、制作工藝簡單以及美學兼容性高等優勢。這種創新的應用不僅為建筑物提供了美觀的裝飾效果,還實現了持續的綠色能源供應。 此外,項目還采用了高安全的半固態儲能電池、全液冷超充技術、光伏智能清洗機器人以及智能數字化控制系統等多項前沿技術。這些技術的集成應用不僅保障了場站的本質安全,還提升了項目的整體運行效率和效益。 第二,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該項目總投資約1800萬元,光伏系統裝機容量達到4.25MW,儲能系統容量為105kW/215kWh。通過高效的能源管理和技術創新,項目能夠顯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同時,示范站的建設也為當地冷鏈物流園提供了綠色電力支持,建立了綠色冷鏈物流體系,推動了冷鏈物流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此外,項目還為廣東省的新型儲能產業提供了新的增長點,激發了產業活力和社會創新能力。 在社會效益方面,該項目的投運標志著廣東省在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征程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通過引入先進技術并完成成果轉化,廣東能源集團正在逐步改變傳統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為社會帶來全新的價值創造方式。 同時,示范站的建設也積極響應了廣東省關于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部署,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綠色動能。此外,廣東能源集團還攜手廣東省供銷合作聯社,在天莊冷鏈物流園內打造“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優質農產品展區,為農民提供了展示和銷售特色產品的平臺,促進了產業融合發展。 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廣東能源天業冷鏈光儲充示范站的開業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的能源轉型提供了重要的示范作用。通過項目的成功運營,廣東能源集團將引領鈣鈦礦光伏、固態電池等新技術的加速發展。 未來,該集團還計劃在粵港澳大灣區布局更多的光儲充一體化項目,探索新型儲能技術在城鄉區域的多元化運用。這不僅有助于推動綠色能源的廣泛應用,還將進一步提升廣東省在全國能源轉型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