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京東以“全年0傭金”政策高調進軍外賣市場,引發行業震動。表面上看,這是對美團、餓了么市場份額的直接挑戰,但其戰略內核卻深藏于物流體系的全鏈條支撐中——尤其是冷鏈物流技術對餐飲供應鏈的深度重構。這一布局不僅揭示了京東在即時零售領域的野心,更展現了其通過冷鏈技術重塑行業規則的底牌。
京東外賣的“0傭金”政策雖吸引眼球,但支撐其可持續性的核心在于全鏈路物流能力。與其他平臺依賴第三方配送不同,京東通過整合達達集團、自建冷鏈網絡,形成了“從倉儲到配送”的閉環體系。
1.達達集團與冷鏈基礎設施:京東自2016年起通過控股達達集團逐步完善即時配送網絡,2024年進一步整合達達快送與京東小時購,覆蓋全國2300余縣區市,合作門店超50萬家。達達的冷鏈配送能力(如生鮮、醫藥等)已具備分鐘級響應能力,可無縫對接餐飲商家的食材保鮮需求。
2.全溫層覆蓋技術:京東冷鏈采用智能溫控系統,支持-30℃至25℃的全溫區配送,確保食材從中央廚房到用戶餐桌的新鮮度,尤其適用于“品質堂食商家”的高標準要求。
案例:京東秒送頻道的“生鮮菜場”入口,已實現30分鐘內完成冷鏈食材配送,與外賣業務形成協同效應,為餐飲商家提供后端供應鏈支持。
京東冷鏈物流對餐飲行業的賦能,不僅限于配送速度,更在于供應鏈效率與成本優化。
1. 降低食材損耗:傳統餐飲供應鏈中,食材損耗率高達15%-20%,而京東通過智能預測與冷鏈前置倉布局,可將損耗率控制在5%以下,直接提升商家利潤率。
2. 標準化品控:京東要求入駐商家必須為“品質堂食餐廳”,其冷鏈技術可實時監測食材運輸中的溫度、濕度,確保食品安全,反向推動商家供應鏈升級。
3. 反向定制能力:基于京東的消費數據分析,餐飲商家可精準預測用戶需求,調整菜品結構與備貨策略,減少庫存壓力。
對比:美團、餓了么雖在即時配送領域占據優勢,但其冷鏈覆蓋深度不足,難以介入食材供應鏈上游。抖音等新玩家則受限于第三方配送合作模式,無法實現全鏈路品控。
京東外賣的實質是以高頻餐飲服務撬動即時零售生態,而冷鏈物流則是這一戰略的支點。
1.流量反哺:外賣作為高頻入口,可提升京東APP日活,用戶習慣形成后,可順勢引導至生鮮、3C數碼等高利潤品類,形成“外賣→即時零售→電商”的流量閉環。
2.成本分攤:冷鏈基礎設施的高投入需要規模化訂單支撐,外賣業務帶來的穩定流量可分攤冷鏈物流的固定成本,提升整體盈利能力。
京東的冷鏈底牌雖強,但外賣市場的競爭遠非物流單點突破所能決定。
1.用戶習慣壁壘:美團、餓了么已占據90%市場份額,用戶心智固化,京東需通過補貼與差異化服務(如“品質+冷鏈”標簽)破局。
2.盈利模式考驗:0傭金政策依賴物流降本增效,若商家單量未達預期,長期補貼難以為繼。
3.技術迭代壓力:冷鏈物流需持續投入AI調度、無人機配送等技術,京東需在成本與效率間找到平衡點。
京東以“0傭金”為餌,實則是通過冷鏈物流重塑餐飲供應鏈的話語權。這一布局不僅為外賣業務提供護城河,更將推動即時零售從“流量競爭”轉向“供應鏈競爭”的深層變革。未來,若京東能將冷鏈能力開放為行業基礎設施,或將催生餐飲行業的新生態——從“送餐平臺”升級為“供應鏈服務商”,這才是劉強東真正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