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預制菜行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冷鏈成本的飆升成為了整個行業不得不直面的重大挑戰。據相關數據顯示,在預制菜新規實施后,部分企業的冷鏈運輸成本從原本常溫配送時的 15% 一路飆升至 40% ,這一巨大的成本變動猶如一場強烈地震,給預制菜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在這場行業巨震中,不同規模、不同經營模式的企業面臨著截然不同的境遇,有的在艱難求生,有的則積極探索破局之路。
1.政策驅動下的冷鏈升級剛需
2024 年,六部門聯合出臺的預制菜新規明確禁止使用防腐劑,全程冷鏈成為強制標配。這一政策的出臺,雖然從長遠來看有利于預制菜行業的健康發展,但在短期內卻直接導致了冷鏈成本的大幅增加。企業為了滿足政策要求,需要在冷鏈設備、運輸環節、倉儲管理等方面進行大量的投入。
2.冷鏈技術迭代的高額投入
隨著消費者對預制菜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冷鏈技術也在持續創新。從 -196℃液氮速凍到 AI 智能溫控,每一次技術突破都需要企業投入巨額資金進行研發和應用。以液氮速凍技術為例,雖然該技術能夠極大地提升預制菜的保鮮效果,讓小龍蝦從煮熟到凍結僅需 12 分鐘,冰晶直徑控制在 100 微米以下,解凍后汁液流失率不足 2% ,但設備的購置和液氮的使用成本都非常高。此外,像 AI 算法重構冷鏈網絡、綠色冷鏈技術的應用等,雖然從長期來看能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在前期的研發和推廣階段,都需要企業承擔巨大的經濟壓力。
3.市場供需不平衡導致成本上升
預制菜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對冷鏈物流的需求急劇增加,然而,冷鏈物流的供給卻未能及時跟上。一方面,優質的冷鏈倉儲資源和運輸能力相對短缺,企業在租賃冷庫和冷藏車時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費用。另一方面,冷鏈物流行業的專業人才也較為匱乏,企業為了招聘和留住這些人才,不得不提高薪酬待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運營成本。這種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使得冷鏈成本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不斷攀升。
1.中小預制菜企業的困境
對于眾多中小預制菜企業而言,冷鏈成本飆升 40% 無疑是沉重的打擊。這些企業原本資金實力就相對薄弱,在成本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為了維持運營,部分企業不得不采取一些短期應對措施,如減少產品的配送范圍,放棄一些偏遠地區的市場;或者降低產品的冷鏈標準,但這又面臨著產品質量下降和違規風險。
一些中小預制菜企業表示,在冷鏈成本增加之前,企業雖然利潤微薄,但還能維持正常運轉。然而,如今冷鏈成本的大幅上漲,使得企業每銷售一單產品都可能面臨虧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生存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部分企業甚至已經陷入了停產或半停產的狀態。
2.傳統冷鏈物流企業的挑戰
傳統冷鏈物流企業在面對冷鏈成本飆升時,同樣面臨著諸多挑戰。這些企業的運營模式相對傳統,在成本控制和服務創新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他們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對現有的冷鏈設施設備進行升級改造,以滿足預制菜行業日益增長的高標準需求。但由于企業盈利能力有限,資金籌集成為了一大難題。
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客戶對冷鏈物流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配送速度快、損耗率低,還要求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如貨物的實時監控、數據分析等。傳統冷鏈物流企業在技術和服務方面相對滯后,難以滿足客戶的這些需求,導致客戶流失嚴重,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
積極破局的探索之路
1.頭部預制菜企業的自建冷鏈戰略
面對冷鏈成本飆升,一些頭部預制菜企業如味知香、國聯水產等選擇了斥資自建冷鏈網絡。2023 年,這些企業的物流投入占比超營收 20% ,通過構建完善的冷鏈體系,實現了從原料采購到終端配送的全鏈路把控。
自建冷鏈網絡雖然前期投入巨大,但從長遠來看,具有諸多優勢。首先,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業務需求和產品特點,定制化建設冷鏈設施,提高冷鏈的適配性和運營效率。其次,通過區塊鏈溯源和物聯網監控技術,企業能夠實現冷鏈全鏈路的可視化管理,實時掌握貨物的狀態和位置,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有效降低損耗率。此外,自建冷鏈網絡還能夠增強企業的品牌競爭力,向消費者傳遞產品品質有保障的信號。
2.中小預制菜企業與第三方物流的合作模式
中小預制菜企業由于自身實力有限,難以承擔自建冷鏈的高昂成本,因此與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合作成為了一種較為可行的選擇。京東物流、順豐冷運等專業服務商擁有全國性的分倉網絡和先進的冷鏈技術,能夠為中小預制菜企業提供高效、專業的冷鏈物流服務。
通過與第三方物流合作,中小預制菜企業可以借助其規模優勢降低運輸成本和倉儲成本。例如,采用智能分倉模式,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可以根據訂單分布和庫存情況,合理安排貨物的存儲和配送,將配送時效縮短至 48 小時內,損耗率從 15% 降至 5% 。同時,第三方物流服務商還能夠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務,如貨物包裝、代收貨款等,幫助中小預制菜企業提升運營效率和客戶滿意度。
3.冷鏈技術創新驅動的成本降低
在面對冷鏈成本飆升的問題時,技術創新成為了破局的關鍵。超低溫鎖鮮革命中的液氮速凍技術、磁震蕩快速凍結技術等,不僅能夠提升預制菜的保鮮效果,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以某企業研發的磁震蕩快速凍結技術為例,該技術將凍結效率提升 30% ,成本降低 18% ,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能源和時間成本。
AI 算法重構冷鏈網絡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基于消費大數據的智能預測系統,能夠準確預測市場需求,幫助企業合理安排庫存,提高區域庫存周轉率。例如,某平臺通過分析春節期間佛跳墻的銷量峰值,提前在華東、華南布局前置倉,配送成本下降 25% 。此外,綠色冷鏈新生態的發展,如光伏冷庫、新能源冷藏車、可降解包裝等綠色技術的應用,不僅符合環保要求,還能夠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上海某冷鏈園區通過屋頂光伏 + 儲能系統,實現綜合能耗降低 35% ,并獲得了政府的綠色信貸貼息支持。
4.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破局思路
冷鏈企業通過深度綁定產業帶,與預制菜企業實現產業鏈協同發展,也是應對冷鏈成本飆升的有效策略。河南、山東等預制菜大省正規劃建設 “中央廚房 + 區域分倉” 集群,冷鏈企業可以通過股權合作、共建智慧物流園等方式,深度嵌入產業鏈。
這種合作模式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預制菜企業可以借助冷鏈企業的專業物流能力,確保產品的新鮮度和配送效率;冷鏈企業則可以依托預制菜企業的業務量,提高設備利用率和運營效益。同時,通過產業鏈協同,還能夠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
5.開拓新市場與新業務的增長機遇
在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冷鏈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一些企業開始積極開拓新市場和新業務,尋找新的增長機遇。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冷鏈向縣域下沉,企業可以布局 “產地倉 + 鄉鎮配送中心” 模式,將冷鏈覆蓋率從目前的 62% 提升至 85% ,搶占 12 萬億縣域消費市場。縣域市場對預制菜的需求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且冷鏈成本相對較低,企業在該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隨著 RCEP 框架的實施,預制菜出口激增,冷鏈企業可以布局跨境多式聯運樞紐,搶占東南亞、中東等國際市場。通過拓展國際業務,企業不僅能夠擴大市場份額,還可以利用國際市場的資源和優勢,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1.冷鏈物流的價值重塑
隨著預制菜新規的深化,冷鏈物流正從 “成本中心” 向 “價值引擎” 蛻變。在未來,冷鏈物流將不僅僅是預制菜運輸和存儲的工具,更是提升產品品質、增強品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通過提供個性化定制冷鏈服務,針對不同菜品特性(如佛跳墻需 -18℃、鮮切沙拉需 0 - 4℃)提供動態溫控解決方案,冷鏈物流企業能夠為預制菜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同時,冷鏈物流企業還可以通過掌握冷鏈全鏈路數據,開發碳排放計算器、供應鏈金融等增值服務。某平臺通過分析 3000 家終端門店銷售數據,幫助預制菜企業優化 SKU 組合,滯銷率下降 17% 。這種數據驅動的增值服務將成為冷鏈物流企業未來的重要盈利增長點。
2.冷鏈技術的持續創新
在未來,冷鏈技術將繼續朝著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智能化方面,AI、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將更加深入地應用于冷鏈物流領域,實現冷鏈設備的智能監控、自動調節和故障預警,提高冷鏈運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綠色化方面,光伏冷庫、新能源冷藏車、可降解包裝等綠色技術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降低冷鏈物流的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高效化方面,超低溫鎖鮮技術、快速凍結技術等將不斷升級,進一步提升預制菜的保鮮效果和運輸效率。
3.市場格局的重塑與整合
冷鏈成本的飆升將加速預制菜行業和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格局重塑與整合。在預制菜行業,一些無法承受冷鏈成本壓力的中小預制菜企業將逐漸被淘汰,市場份額將向頭部企業集中。頭部企業憑借其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完善的冷鏈體系,將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
在冷鏈物流行業,具備先進技術、優質服務和規模優勢的冷鏈物流企業將脫穎而出,而傳統的小型冷鏈物流企業則可能面臨被并購或淘汰的命運。行業整合將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冷鏈物流行業的整體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
冷鏈成本飆升 40% 給預制菜行業和冷鏈物流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孕育著新的機遇。在這場行業巨震中,無論是預制菜企業還是冷鏈物流企業,都需要積極應對,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市場拓展等方式,在困境中求生,在變革中破局。只有那些能夠緊跟行業發展趨勢,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的企業,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共同推動預制菜行業和冷鏈物流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