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8 年中美貿易摩擦爆發,關稅問題就像一顆投入湖面的巨石,在兩國經貿領域激起層層漣漪。農產品作為雙方貿易博弈的重點領域,關稅調整頻繁。2025 年,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 “對等關稅”,中方迅速反制,對美農產品加稅力度不斷強化。冷凍水果作為農產品重要品類,所屬的 “水果及制品” 類別被關稅政策覆蓋,這一情況直接沖擊了美國冷凍水果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也讓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受到牽連。
(一)業務量變化
進口冷鏈業務量下滑:美國冷凍水果進入中國市場成本大幅增加,終端價格預計上漲 20%-30%。以佛羅里達州柑橘為例,其冷凍果汁產品在中國的終端價格因關稅上漲 23%,訂單銳減。這使得從事美國冷凍水果進口運輸、倉儲等冷鏈物流業務量顯著下降。據相關數據統計,2025 年第一季度,中國從美國進口冷凍水果的冷鏈物流業務量同比下降了 30% 左右。
國內冷鏈業務量調整:國產冷凍水果崛起,市場份額提升至 60%。云南藍莓、山東草莓等國產冷凍水果產量增加,相應的國內冷鏈物流業務量得到補充。2025 年第一季度,國產冷凍水果的冷鏈運輸量同比增長了 25%。同時,東南亞和南美冷凍水果因價格優勢和自貿協定紅利,在中國市場進口量上升,如泰國榴蓮、馬來西亞山竹等熱帶水果的進口量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 35%,帶動了相關冷鏈物流業務量的增長。
(二)成本變動
運輸成本:一方面,由于進口冷凍水果業務量下降,部分冷鏈運輸企業的車輛、船舶等運輸工具的利用率降低,導致單位運輸成本上升。原本滿載的冷藏車,現在可能只能裝半車貨物,卻要承擔同樣的燃油、人工等費用。另一方面,為了應對業務量變化,企業需要調整運輸路線和運輸計劃,尋找新的貨源地和目的地,這也會增加運輸成本。例如,一些企業將運輸線路從美國轉向東南亞,需要重新規劃航線、安排港口停靠等,這些變動都會產生額外費用。
倉儲成本:美國冷凍水果庫存積壓減少,倉儲空間閑置。為了維持倉儲設施的運營,企業需要分攤固定成本,使得單位倉儲成本上升。同時,企業為了拓展國內和其他進口來源地的業務,需要對倉儲設施進行改造和升級,以適應不同種類冷凍水果的存儲需求,這也增加了倉儲成本投入。比如,一些倉庫需要調整溫度、濕度控制系統,以滿足國產藍莓和東南亞熱帶水果的存儲條件。
(一)上游供應商
設備供應商:隨著國內冷鏈物流行業對國產冷凍水果和其他進口來源地水果業務的拓展,對冷鏈運輸設備和倉儲設備的需求結構發生變化。企業更傾向于采購適合國內和東南亞水果運輸、存儲特點的設備。例如,需要更多小型化、靈活的冷藏車來滿足國內分散的水果產地運輸需求;在倉儲設備方面,需要更多具備精準控溫、控濕功能的貨架和存儲單元。這促使設備供應商調整生產和研發方向,加大對這些新型設備的投入。
技術供應商:為了提高冷鏈物流效率,降低成本,企業對冷鏈技術的需求增加。如要求更先進的制冷技術,以延長冷凍水果的保質期,降低損耗率。2025 年政府投入 120 億元補貼冷鏈物流基建,推動了冷鏈技術的發展。這使得技術供應商加大研發力度,推出更多高效、節能的冷鏈技術產品,如新型制冷劑、智能溫控系統等。
(二)下游客戶
進口商和零售商:進口商為了分散采購風險,與巴西、阿根廷等供應商簽訂長期協議,減少對美依賴。這導致冷鏈物流企業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發生變化,需要與新的進口商建立合作關系,了解其運輸、倉儲需求特點。零售商如盒馬、山姆會員店等調整商品布局,將美國冷凍水果從主推位撤下,突出 “國產優選” 標簽。這要求冷鏈物流企業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務質量,確保國產和其他進口冷凍水果能夠及時、新鮮地送達零售終端。
消費者: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較低,更關注品質與新鮮度。北京市場調查顯示,70% 的消費者表示 “愿意選擇國產或非美進口產品”。這促使冷鏈物流企業更加注重運輸和倉儲過程中的品質管控,采用先進的保鮮技術和監控手段,保證水果在運輸和存儲過程中的新鮮度,滿足消費者需求。
(一)優化業務布局
拓展市場渠道:借助 “一帶一路” 倡議和 RCEP 機遇,冷鏈物流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通過中歐班列將國產冷凍水果出口至中亞、歐洲,2025 年出口量預計增長 50%。同時,利用 RCEP 協定,加大對東南亞市場的開拓,降低關稅成本,提高中國冷凍水果在區域內的競爭力,從而帶動冷鏈物流業務的增長。
調整業務結構:減少對美國冷凍水果進口業務的依賴,加大對國產冷凍水果和其他進口來源地水果的冷鏈服務投入。企業增加對國內冷鏈物流網絡的建設,提高國內配送的時效性和覆蓋范圍。例如,在云南藍莓產地和山東草莓產地附近建設冷鏈倉儲中心,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提高國產冷凍水果的市場占有率。
(二)技術創新升級
冷鏈技術研發:企業加大對冷鏈技術的研發投入,提升冷鏈物流的智能化水平。利用 AI 技術實現對冷藏車溫度、濕度的精準控制,實時監測運輸過程中的貨物狀態。采用區塊鏈溯源技術,讓消費者能夠清晰了解冷凍水果的產地、運輸過程、存儲條件等信息,增強消費者信任。
設備更新換代:淘汰老舊的冷鏈運輸和倉儲設備,更新為更先進、高效的設備。購置新型冷藏車,其制冷系統更節能、控溫更精準;在倉儲設施方面,安裝自動化的貨架和分揀系統,提高倉儲空間利用率和貨物出入庫效率。
(三)加強合作協同
企業間合作:冷鏈物流企業之間加強合作,通過聯合運輸、共享倉儲等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成本。例如,多家小型冷鏈運輸企業聯合起來,共同承擔一條運輸線路的業務,實現車輛滿載,降低單位運輸成本。
產業鏈協同:冷鏈物流企業與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形成產業鏈協同效應。與水果種植戶合作,提前了解產量和運輸需求,合理安排運輸計劃;與零售商合作,根據銷售數據調整倉儲和配送策略,實現供需精準對接。
(一)政策扶持助力行業發展
政府出臺多項政策支持冷鏈物流行業發展。2025 年政府投入 120 億元補貼冷鏈物流基建,改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條件,提高行業整體運營效率。同時,政府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對采用先進冷鏈技術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這些政策為冷鏈物流行業應對美國加征關稅帶來的挑戰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隨著國內消費升級和對冷凍水果等生鮮產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國際市場的拓展,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預計未來幾年,行業年增長率將保持在 15% 以上。
技術創新驅動行業升級:AI、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將在冷鏈物流行業得到更廣泛應用,推動行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升級。冷鏈物流的效率和服務質量將進一步提高,損耗率將不斷降低。
產業鏈整合加速:為了提高行業競爭力,冷鏈物流行業將加速產業鏈整合。企業之間的并購、合作將更加頻繁,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冷鏈物流企業集團,更好地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
美國加征關稅雖然給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帶來了短期的沖擊,但也為行業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機遇。通過優化業務布局、技術創新升級、加強合作協同,以及借助政策支持,中國冷鏈物流行業有望在全球貿易變局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更具韌性和競爭力的冷鏈物流體系。